【奉粥日期】2016年12月25日(星期日)
【杯数】171杯
【总人数】15人
【新人】无
【前行】左净伟
【环保】无
【结行】顾素英、马春辉、师贵文、陈三英、李玉敏、王庆云、杨彦菲、常智卿、孙忠芳
【日志】师贵文
【日志上传】丁国见
【奉粥】顾素英、崔素霞、王丽荣、王庆云、陈三英、李玉敏、张宝军、马春辉、左净伟、丁国见、师贵文、杨彦菲、孙忠芳
一杯粥,大文章
文/师贵文
时隔半年的今日,恰逢圣诞节。如果说第一次来心栈,是怀着一颗好奇和探究之心来观摩也不为过,那么今天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最好的礼物——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怀着一颗最虔诚的心来心栈,开始践行仁爱慈善之旅。
昨晚睡觉前,为自己做了早起的准备,设定了闹钟。当我一觉清醒,发现闹钟居然是哑语,延迟了一刻起床的时间。天上微光初露,寒冷的空气碰撞着我一颗火热的心。
到了心栈楼下,仰头看到了六楼粥屋窗户透出的灯光,可敬的志愿者们已经开始工作了。车停罢,快步乘上电梯,六楼电梯口刚开,丁国见老师已站在电梯口迎接着我,心中顿生一股暖意,这里没有“迟到”,只有被理解和关怀。
粥屋里弥漫着热气,手执长勺的杨彦菲老师专注地搅着大钢锅里的粥,顾素英妈妈娴熟地准备着盛粥用品,稍作环视,我也快速穿戴上了围裙、帽子、口罩,融入到作战行列。轮流执勺,不断地搅,才能熬出品质高超的粥,也只有亲自执勺,才能领悟到“仁爱粥是怎样熬成的”。喘息之余,我看到了粥屋内各种物品摆放有序;盛粥用的钢锅,钢盆洁净光亮;吊着的各种颜色的毛巾标注着不同的功用;白板上清楚写着粥的用料配方;墙上贴着清晰的熬粥宝典和结行秘籍。我突然领悟到,“仁爱之粥”就是一件高品质产品,有仁爱文化,有仁爱规范,有仁爱制度,有仁爱流程,还有高质量的标准化,我被震撼了。
“您好,请喝一杯爱心粥,仁爱祝您一天好心情!”15位奉粥志愿者,手捧“仁爱之粥”,感动着自己,温暖着路人。
一年365个清晨,时光流转着,“仁爱之粥”给路人的感动和温暖也继续着,并一直延续下去,越来越远……世界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