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粥日期】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杯数】185杯 【总人数】9人 【新人】无 【熬粥】 贾新荣 、赵连梓 【前行】 贾新荣 【摄影】 赵铁强、常智卿 【环保】无 【结行】朱爱华、贾新荣、马春辉、常智卿、赵连梓 【日志】 马春辉、赵连梓 【日志校对】甄晴、牛牛、任芳莉 【日志上传】马乙然 【奉粥】张淑贤、王庆云、陈三英、朱爱华、 马春辉、贾新荣、赵连梓
爱的种子 文/马春辉
11月29日星期二,天气寒冷,来到奉粥现场又一次的被王庆云和陈三英老师的精神所感动,老两口都70多岁的人了,能有如此好的体格和讲究奉献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不多时,伴着悠扬的歌声粥车徐徐开了过来。今天都是老志愿者,前行干练整齐的做完,分配好任务,合过影后,我们就开始进入了正行——奉粥环节。带着志愿者无私之爱的一杯杯粥,就像一颗颗种子一样奉送到路人手里,条件成熟它就会生根发芽。
我们赵铁强栈长用心定做的印有“北京市慈善基金会标识”的手套、口罩等也像一颗颗种子一样会生根发芽。我们鼓励新加入的志愿者把印有基金会标识的棉口罩、手套带回去。“一历眼根,永为道种”,希望能感召到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
心栈是社会大众的一个仁爱慈善平台。志愿者们每一杯爱心粥都是30度鞠躬奉上,一次次地培养自己的谦卑心、恭敬心、慈悲心;同时也把爱传出去,让世界因我们而美丽!
我的幸福你会懂 文/赵连梓
今天星期二,是我在广安心栈承担熬粥的日子。像以往一样,愉快地出门,飞驰在行人稀少的路上。接近心栈时远远看到贾新荣老师的背影,看到他耳朵上挂着的耳塞,贾老师应该在听“能量朗读”吧?不管路途长短,都珍惜与享受着清晨每一分钟的心灵滋养。他是个年轻的孩子,也是个老志愿者,积极向上、任劳任怨。心栈像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和他们在一起不好意思懈怠,而是幸福地“被动成长”。
走进干净整洁的心栈,时间尚早,换衣、开火、加水、称米、切枣、下锅、搅拌……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期间,贾老师细心地观察豆、米、枣的变化,根据情况调整着火候和搅拌的次数,沉着自信,细心专注,让我这个大人自愧不如,次次都认真用心地学着,次次都有新的收获。
如果说最初报名熬粥,只是为了给周二熬粥添个人手,但一路经历过来,却欣喜地发现:自己在心栈,得到的是超出想象的、别样的幸福和成长。
从之前以为把米放到锅里,加盖,点火就待粥熟,到如今随时调节火候温度,细心观察粥料变化,合理掌握熬煮时间,才明白了粥熬到甘香粘糯,不仅有水、火、米、豆的因缘和合,更要有一份耐性、爱心加在其中。
正如这里的每位志愿者老师一样,无论年纪大小抢着干活,抢着承担,台前幕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替人着想,任劳任怨。爱的力量和榜样,让自己也学会了不再习惯性地坚持己见,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观照自心,学会了感受自心变化的幸福。
从刚来时质疑自己一个人熬粥能不能承担下来?能不能坚持来?能不能做好?到现在深深地体验着为使命、为初心,只需做到安住当下的宁静。因为心栈承载的是北京仁爱慈善基金发起者和全国所有心栈志愿者的共同心愿一一把爱传递出去。你看,每当恶劣天气、特殊情况需要支援时,有志愿者们从八方赶来;每当心栈筹备活动时,有赵铁强栈长和大家细心周到的环节安排;每当各类文档发布时,背后有大家收集整理,反复校对的努力;每当随粥车赶到奉粥点时,有风雨坚守的老志愿者们的笑脸;每当看到陌生路人接过一杯杯暖暖的爱心粥时,感受到心栈传递出的温暖……走进心栈,我的幸福你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