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粥日期】2016年11月14日(星期一)
【杯数】180杯
【总人数】13人
【新人】0
【前行】王娴
【日志】王娴、赵连梓
【日志上传】丁国见
【奉粥】马春辉、王娴、南如丹、张淑贤、贾新荣、顾素英、张荣秀、阎志卿、李玉敏、刘士永
越承担,越成长
文/王娴
今天奉粥,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两个人”熬粥的问题。以前都是至少三个人熬,刚开始的时候,只有我和马春辉老师两个人,以为中途会有别的老师过来,等到过了五点半,也没有其他人来,我和马老师很自然地接受了,接下来也没有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原来两个人熬粥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才发现,真正自己去尝试和实践的时候,一切都没问题。困难往往在我们的担心中被夸大。
回忆自己在心栈的承担过程:刚开始很新鲜也很兴奋,情绪高涨;后来在普通琐碎的工作中也渐感乏味,甚至想过退缩;慢慢自己在承担过程中真正观照自己内心,觉察奉粥心境,反思自己言行的时候,才得到了真正的成长。由此感悟到:其实,大家所说的“越承担,越成长”,包含了新鲜、沉默、按部就班,甚至还有困难和挑战等等各种状态的交替。
两个人熬粥不是什么难事儿,难的是在过程中摆正自己的心态:平等、鼓励、协商、感恩和尊重。
感恩缘份让你我相遇
文/赵连梓
一直想写些什么,于是又一次认真仔细地读了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的介绍,其中让我感受良多的是六原则:
以协商代替争论;
以配合代替坚持己见;
以合作为分工的前提;
以团队形象为我行标准;
以提醒代替观过;
以相互勉励代替聊天。
还有行为规范如:律己、守时、服从管理,遇事不乱下结论,以倾听代替批判。
这些话让我感触很深,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缘份,我们在心栈相聚就是爱心碰撞的缘份。
虽然我在心栈承担的最少做的最差,但我仍然想说:感恩所有相遇!坚持配合践行!
感恩您的付出,感恩大家的提策。